2017年12月6日至13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教授携南京大学师生一行12人赴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开展自然、历史和人文综合调研活动。
潭门镇是我国海南岛东部沿海的渔业重镇,潭门中心渔港是农业部批准的国家级一级渔港和文明渔港。海南岛渔民为什么会选择潭门港作为他们下南沙的基地?这个地方有什么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潭门的先民扎根于此,并一代代谱写出开发南海、经营南海、管辖南海和保护南海的壮丽诗篇。
带着这个问题,调研组首先对潭门港港池、口门、海滩和口门外的珊瑚礁平台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注入潭门港河流的源头进行了追踪,采用无人机配合进行空中拍摄,获取了潭门港及沿海河流发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的考察和缜密的分析,王颖院士判断潭门港为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的潮汐汊道,渔民就是利用潮汐涨落特性在此建港,并利用东北季风扬帆南沙、利用东南季风满载渔获而归。
卢家、王家和苏家是潭门镇有名的更路簿传承人家,更路簿记载了潭门渔民祖祖辈辈去西沙、南沙甚至新加坡等地捕鱼的航迹线,实际上是渔民去南海的一张导航图。王颖院士不辞辛劳,亲自到更路簿传承人卢家炳船长家里,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访谈,了解他的祖辈如何利用更路簿去南海捕鱼,了解卢家的更路簿最早始于的朝代以及卢家可能从中原迁居海南岛的历史和原因,访谈过程甚为细致和详尽。潭门镇政府对南京大学王颖院士一行的考察和调研活动非常重视,12月11日下午又专门安排了潭门镇分管渔业的科级调研员戴鱼岛,以及卢家炳、卢家跃、王书茂和王振福等渔民代表座谈。王颖院士向他们详细了解了潭门镇渔民下南沙的历史、南海渔业资源状况、渔民的捕鱼方式以及渔民为我国南海维权所做的贡献。当谈到国家政策变化对潭门渔民的影响,王院士建议潭门镇要做好渔民的转型升级工作。应保护好珊瑚礁平台,发展珊瑚礁区的潜水观光旅游,用休闲渔业弥补捕捞业的不足。
此次调研获得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的支持,对潭门港的海洋地貌、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进行了综合调查,尤其在更路簿和潭门港成为海南渔民下南沙基地方面取得了甚为重要的历史资料。王颖院士感慨,潭门港作为海南渔民下南沙的基地不是偶然的,这与潭门港渔民祖祖辈辈的坚韧顽强、以及朴实善良的民风不无关系,这种坚韧顽强也使他们在维护南海权益的时候能够不顾私利挺身而出。此次调研为追索潭门港先民耕耘南海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为我们加强对南海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同时,每天晚间时刻,朱大奎教授还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向研究生讲解如何做野外工作、如何读书以及如何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的心得。加强了研究生调查分析、对比与总结的综合地学能力,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有诗赞云:耄耋院士御驾亲征下南海,胜过当年佘太君;
为科学为国家豪气冲云霄,南海战略写新篇。
(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研究平台 蒋飞、殷勇供稿)
12月11日,王颖院士一行与潭门镇政府领导及渔民代表座谈
12月10日,潭门港港口调查 (蒋飞 摄影)
12月11日,潭门潮汐汊道河源追溯调查(蒋飞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