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南海中心组织专家参加了日本世川财团主办的2021年第二轮“中日海上安全对话”,会议以视频方式在线上举行。本轮对话由中央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陈小工将军、日本海上自卫队干部学校原校长福本出教授、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共同主持。朱锋和日本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斋藤隆陆军上将共致开幕辞。
朱锋在开幕致辞中,对参与本轮对话的中日专家表示感谢。他指出,中日海上安全对话,能够对中日双方关心的东亚海上安全、区域热点、双边关系等议题进行及时、深入、坦诚的交流很有意义。虽然当前抗疫形势依旧严峻,但是中日双方要继续保持相互认识和了解,为推进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本轮对话不仅是今年3月份对话的延续,也面临着一些新议题亟需中日双方专家和学者深入研讨。希望双方能够开诚布公,就相关问题增信释疑,期待对话取得圆满成果。
本轮对话共设“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中日关系”和“海上执法与领域警戒”两个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如何界定中美日关系、“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与中日关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细则、“美英澳三边安全联盟”前景、中日海洋执法机制等主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双方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对未来进一步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形成了宝贵的共识。日方学者指出,本轮对话,旨在加强理解、增加互信,今后可以探讨日中海上合作的基本框架。中方学者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认为中日海上合作前景宽广,在公海及中日海底合作上有很大空间,期待日本政府能够对华增设海洋合作的议程和板块,寻求中日海上合作的更多共识话题。
在讨论环节,中方学者积极回应了日方的相关问题。对于日方关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朱锋从四个维度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休戚与共的道义信念,强调人类不管有什么不同的传统文化、治理制度和发展水平,必须保持相互尊重、开放合作,这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不可分割、人类不可分离的命运与共及国家间的包容发展,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与国情存在差异,要尊重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选择。包容发展的同时需要文明互鉴,各国之间要相互尊重与学习不同的治理模式。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合作共赢,世界各国要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形成合作性的发展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解决当今全球挑战的中国方案。
在总结阶段,陈小工表示,中日海上安全对话对于促进中日关系具有很大意义。本轮对话议题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者们结合中日关系的实际问题,为未来处理中日关系的相关事宜提供了良好的启迪。斋藤隆表示,本轮对话务实高效、成果丰硕,它作为中日对话的重要二轨平台,通过对话和讨论,可以开拓日中关系的新愿景、新局面,希望未来对话能够持续,为日中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自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庆应私塾大学、樱美林大学、东北大学、静冈县立大学、日本防卫大学等中日高校与研究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本轮对话。
“中日海上安全对话”是由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日本笹川和平财团联合举办的二轨对话机制。该机制自2013年10月正式启动,每年在中国和日本各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话坚持不损害各自原则立场的基本原则,严谨地从法律、外交和安全角度出发,每年就中日海上安全相关的议题开展深入讨论。参与对话的人员主要由中日双方前政府高官、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对话迄今已形成了多项重要成果,提出了诸多有深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获得了双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