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2年第6期目录

发布者:韩笑发布时间:2022-11-16浏览次数:10



2022年第6期

-亚太热点透析-

中国区域国别学:比较、鉴别与创新        

区域国别研究思维认知的创新路径        田庆立

-海洋动态观察-

管辖权让渡下海域执法问题评析        张晏瑲

安全利益的矛盾与取舍:日本实践国际海洋法策略难题      张诗奡

-国际政治聚焦-

中日关系的原理、演变规律及评估     晋益文

-区域安全探讨-

“印太战略”背景下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解析         

价值累加理论视域下的阿富汗变局和塔利班走向研究      张吉军

-------------  -------------

中国区域国别学:比较、鉴别与创新

  

内容提要: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宣布设立“区域国别学”为一级学科,这对于中国高校和学术界将区域国别研究和人才培养推上大发展的新高峰提供了强劲动力。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科技和人才创新三结合的重要观点,区域国别学在中国的落地不仅将带来中国自主学科知识体系新的丰富和发展,更将为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提供更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新支持。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学科性质是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在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学科基础和学术标准的基础上融合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规范,借鉴美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经验,结合不同高校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已有的积累,集中规划、分头落实,全面推进区域国别学在全国高校体系内的系统建设和提质创新。

词:区域国别研究  区域国别学  学科建设  美国区域国别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朱锋,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编:210093)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研究”(编号:20JZD060)


区域国别研究思维认知的创新路径

田庆立

内容提要:区域国别研究亟待实现思维认知创新,从认识论层面探寻深化区域国别研究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区域国别研究者通过树立整体思维,基于宏观视角、通盘考量和广阔视野进行学术考察,才能为人类化解各种危机提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打破学科壁垒,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崇跨界思维方式,实现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进而为深入推动区域国别研究寻找创新的学术增长点。通过纵向的历时性发展的时间脉络与横向的共时性同享的空间场域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对民情国情有异、利益诉求不同的研究对象的发展动向作出科学研判。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新形势、全球治理涌现的新问题以及气候变化呼吁新变革等复杂议题,宜保持开放思维,积极回应时代诉求,依托坚实的学理基础,从而为区域国别研究的范式转换及方法创新提供助力。

词:区域国别研究  区域国别学  整体思维  跨界思维  时空思维  开放思维  创新路径

作者简介:田庆立,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研究员(天津邮编:3002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战后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编号:22YJA770016


管辖权让渡情况下的海域执法问题评析

张晏瑲

内容提要:国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或条约的方式,将一部分主权权利自主有限让渡给某一组织或者某一合作关系的国家,通过参与合作的途径共享这一部分主权权利,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美国自2019年起派遣海岸警卫队到南海地区活动,以作为与中国对抗的新手段。考虑到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南海活动的现状,结合我国《海警法》颁布产生的影响,美国未来很有可能与南海沿岸国签订“随船观察员协定”,获得所谓“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并以此进行渔业执法。针对美国在南海可能展开的新行动,我国宜将南海沿岸国列为让渡其所谓“专属经济区”管辖权的重点观察对象,与南海周边国家签订双边协定,展开友好合作,完善《海警法》的配套措施,以维护我国在南海的固有权利和主张

词:管辖权让渡  南海  随船观察员协定  南海沿岸国  美国海岸警卫队  海警法

作者简介:张晏瑲,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海洋法治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黄渤海研究院院长(大连邮编:116026)


安全利益的矛盾与取舍:日本实践国际海洋法的策略难题

张诗奡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海洋法在传统海洋强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长期博弈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日本亦开始重视基于国际海洋法规则维护其海洋权益。战后日本面临的客观条件,使其在维持经济安全方面得益于传统海洋强国所主张的“海洋自由”,也使其在国土安全层面对这种“海洋自由”存在顾虑。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安全利益进行权衡,在选择追随美国等传统海洋强国关于“海洋自由”主张的同时,对于涉及国土安全利益的国际海洋法规则,则刻意采取了模糊处理的策略,以最大化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采取的这种模糊策略开始面临现实压力。日本虽然于2014年提出了“海洋法治”概念,但其实践国际海洋法的策略难题依旧存在,对于关键规则的解释与实践仍显模糊与保守。

词:日本海洋政策  国际海洋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洋法治  海洋安全

作者简介:张诗奡,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邮编:210093)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年度课题“中日美海洋政策紧张与过度防卫的恶性循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交错”(编号:2021-N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14370006


中日关系的原理、演变规律及评估

晋益文

内容提要:2022年中日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1972年的中日复交,是在中美和解的有利条件下,两国决策层通过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的外交谈判而实现的“双赢”成果。冷战后,影响中日关系的国际环境、两国国内条件以及相互作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两国关系由“蜜月期”转入“重新调整期”,从而呈现一种结构性特征——“趋冷”与“回暖”局面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21世纪20年代初,中日关系面临逆水行舟般的复杂局面,其未来是重复“趋冷—回暖”周期性波动,还是倒退到疑似复交前双边架构的“准冷战”状态,抑或经过多年磨合而出现堪称2.0版“1972年体制”的某种新型关系框架?对两国关系面临的这三种可能前景,需要继续予以关注。

词: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  复交50周年  蜜月期  周期性波动  趋冷—回暖

作者简介:晋益文,致远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邮编:100176)

 

“印太战略”背景下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解析

  

内容提要:随着美国“印太战略”逐步走深走实,东南亚对美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是美印太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着眼应对中国“挑战”和推动重建盟友伙伴关系等目标来谋划其对东南亚政策,并以此指导其与东南亚军事关系的发展。“印太战略”背景下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呈现一些突出动向和特点,如聚焦提升东南亚国家海上安全能力特别是海上态势感知能力,着力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军事互操作性,以签订基地准入协议、轮换部署、动态部署等方式强化在东南亚兵力布势,将网络、太空、“灰色地带”等领域合作作为军事合作新增长点,积极推动形成美主导的东南亚军事关系网络等。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若持续强化,将给中国周边安全特别是南海安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词:印太战略  美国  东南亚  军事关系  防务合作  南海  中国周边安全

作者简介:刘琳,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外国军事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邮编:10009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未来5—10年中国周边安全的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编号:18AGJ010)


价值累加理论视域下的阿富汗变局和塔利班走向研究

张吉军

内容提要: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在被推翻20年后再次成为政权的执掌者。这与美国将战略目标从“以反恐为中心”转向“以大国竞争为中心”不无关系,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导致的。价值累加理论提出社会运动是由结构性有利条件、结构性紧张、概化信念的形成和散播、诱发因素、参与者的行动动员以及社会控制的运作等因素顺序叠加而成。从价值累加理论的视角,审视作为一种政治伊斯兰现象的塔利班在阿富汗生成和发展的原因及对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能够为研判塔利班执政前景及对政治伊斯兰的影响提供另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和理论视角。塔利班的未来发展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阿富汗的未来,这也是国际社会关注阿富汗局势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词:价值累加理论  阿富汗  塔利班  塔利班政权  政治伊斯兰

作者简介:张吉军,兰州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兰州邮编:730010

基金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21QN038)